|
项
目 推 荐 |
申请类别:实用新型 |
授权日期:2009-04-22 |
专
利 号:20082014799600 |
专利权人:范继云 |
合作方式:专利权转让, 技术入股, 全国独占, 区域独占, 排它许可, 普通许可, 面议 |
电 话:13633804018 |
传 真: |
邮政编码:450005 |
电子信箱:huanglin50@126.com |
联系地址:郑洲市新圃东街5号 |
网站地址:http:// |
|
|
项目介绍:专利介绍:
1.技术原理:三维变波建筑减震装置,由与基础相连接的底座和与建筑物相连接的上盖组成。在底座和上盖之间弹性塑胶圈、环,碟状弹簧,液压油,钢球,压板圆锥凹坑等多种介貭和机构,充分利用a.弹性吸收衰减,b.介质吸收衰减,c.不平整界面波散射衰减,d.球面扩散的缓冲减震原理,同时起到吸震缓冲作用。并可将破坏性巨大的横波能,部分分解转化为纵波能,予以吸收衰减,有效减弱地震弹性波能量对建筑物输入,减轻地震灾害。
2.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:公知的地震破坏力,是由震源处地震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外传递,波及的建筑物受到能量巨大的弹性波冲击产生震动而破坏。地震波在地球内以三维状态传递的为体波,方向关系上分纵波(p波)横波(s波),公认的最大破坏力为横波。在地面传递的称面波(L波)多表现为横向水平波动,且波长大,振幅强,是造成地表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。本发明设计理念是削弱破坏力最强体波横波(S)波及面波(L),充分利用技术原理中所述的4种减震缓冲原理,并使破坏性极强的S、L波分解转换成减弱后的破坏性较小的S波,减震的过程是一个力的分解转换、缓冲、吸收、减弱的过程。
3.技术较为成熟,已做过第二代样机。适用于任何工民建工程。
4.转化推广前景广阔。
|
点击:2108次 会员ID:
huanglin50 |
返回上一页
|
|
|